蔽月山房
王守仁〔明代〕
山近月远觉月小,便道此山大于月。
若有人眼大如天,当见山高月更阔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山离得近,月亮离得远,就觉得月亮很小,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。
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,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,而且月亮更为广阔!
注释
觉:感觉,觉得。
简析
《蔽月山房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常见的视觉现象,这种现象源于观察物体时,距离和视角的影响;三句则突破常规的视觉限制,假设一个拥有无限宽广视野的观察者;至尾联境界全出,表示虽有想法,却知现实,山于月是小,但于“我”却很高大,与后来的“知行合一”思想或有预见。这首诗语言浅近,描述的也是生活里的常见现象,却体现出诗人对现实的细心观察和思考,富于哲思。
王守仁
王守仁(1472年10月31日-1529年1月9日),汉族,幼名云,字伯安,号阳明,封新建伯,谥文成,人称王阳明。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和军事家。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,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,故称之为“真三不朽”其学术思想在中国、日本、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,因此,王守仁(心学集大成者)和孔子(儒学创始人)、孟子(儒学集大成者)、朱熹(理学集大成者)并称为孔、孟、朱、王。 586篇诗文 250条名句
观德亭记
王守仁〔明代〕
君子之于射也,内志正,外体直,持弓矢审固,而后可以言中,故古者射以观德。德也者,得之于其心也,君子之学,求以得之于其心,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。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,荡于其心者其视浮,歉于其心者其气馁,忽于其心者其貌惰,傲于其心者其色矜,五者,心之不存也。不存也者,不学也。
君子之学于射,以存其心也,是故心端则体正,心敬则容肃,心平则气舒,心专则视审,心通故时而理,心纯故让而恪,心宏故胜而不张、负而不驰,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。
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,于射见之矣。故曰:为人君者以为君鹄,为人臣者以为臣鹄,为人父者以为父鹄,为人子者以为子鹄。射也者,射己之鹄也,鹄也者,心也,各射己之心也,各得其心而已。故曰:可以观德矣。作《观德亭记》。
螺川早发
王猷定〔明代〕
月落秋山晓,城头鼓角停。
长江流远梦,短棹拨残星。
露湿鸥衣白,天光雁字青。
苍茫回首望,海岳一孤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