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太宗论三镜
《旧唐书》〔五代〕
太宗谓侍臣曰:“夫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知得失。朕常保此三镜,以防己过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:“人们用铜做成镜子,可以用来整齐衣帽;将历史做为镜子,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;将人看做一面镜子,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。我经常使用这三个镜子,用来防止自己犯错。
注释
侍臣:周围亲近的大臣。
夫:句首语气词,不译。
为:作为。
古:历史。
兴替:兴盛和衰落。
简析
唐太宗以“三镜”自省之言,以浅近比喻揭示深刻治国之理。“铜镜”正衣冠,强调君主须时刻省察仪态言行;“古镜”观兴衰,主张以史为鉴,把握治乱规律;“人镜”察得失,倡导纳谏改过,借贤臣忠言匡正自身。三镜相辅相成,既体现唐太宗居安思危、虚怀纳谏的明君风范,亦彰显其以史为纲、以人为本的治国智慧。
黄钟乐·池塘烟暖草萋萋
魏承班〔五代〕
池塘烟暖草萋萋,惆怅闲宵,含恨愁坐,思堪迷。遥想玉人情事远,音容浑似隔桃溪。
偏记同欢秋月低,帘外论心,花畔和醉,暗相携。何事春来君不见,梦魂长在锦江西。